企業新聞工作者 下地干農活
4月8日,北京市企業新聞工作研究會與首都建設報社在首農集團南口農場舉辦公益綠化活動。20*度通訊報道*集體代表和*個人近40人參加。
企業新聞工作者投稿,是首都建設報報紙內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首都建設報刊發企業新聞工作者投稿接近1200篇,同比增長近30%,在提升首都建設報報紙*的同時,彰顯了本企業在改革發展中的成績、亮點。
今年,企業新聞工作研究會和報社邀請榮獲首都建設報20*度通訊報道*集體的代表,以及*個人參加公益綠化,體驗農事活動,參觀高*現代農業技術帶來“月月不斷,四季飄香”的都市農業觀光園。
大家進入草莓大棚體會農事活動,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來自企業的通訊員學著打理草莓。大家極為認真地進行疏果,摘除老葉和結果后的枝條。據介紹,同一株枝條上果實太密而均分養分,每個果實都長不大,因此要疏果。摘除老葉和結果后的枝條是避免浪費養分。
在一片剛剛發芽的蘋果樹園里,當大家聽到一畝地竟然要種下四百棵樹,都感到十分震撼。按照正常栽培模式,一般的的蘋果樹一畝地大約種植四十多棵,而眼前的“*密植栽培模式”是傳統種植模式的近十倍。
南口農場林果公司技術負責人屈士友介紹,這種“*密植栽培模式”是百果園*近開展的一項科研項目,新的栽培模式改變了原有的管理模式,比如樹型整理修剪、施肥澆水等都有了很大改變,更加便捷、簡單,效率也更高。
“一棵蘋果樹大約能結十斤左右的果實,一畝地能產近2000斤蘋果?!鼻坑岩贿厰抵豢脴渖系幕ɡ僖贿吔榻B,這種新品種已經栽種三年了,今年將會結果,入秋之后就可以迎接市民的采摘?!斑@是一種集約化的農業生產,項目正處于試驗種植階段,成熟后將進一步進行推廣?!?
據介紹,另外一項南口農場林果公司百果園2003年啟動的“南果北種”項目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先后引進栽植了臺灣青棗、芭樂、木瓜、楊桃、柚子、枇杷、蓮霧等南方果樹。溫室種植的“南果”成本較高,主要針對市民觀光采摘。技術人員介紹,大棚里的“南果”種植周期比在原產地要長許多,而且都是樹熟,因此汁多果甜。